增強城市公交運行的便捷性、時效性、可靠性,是城市公共汽電車運營服務提升專項行動的重要著力點。為持續優化市民公交出行體驗,各地交通運輸部門與公共交通企業正從多維度發力——通過城市公交和軌道交通“兩網”融合,調整站點布局、優化線路走向,讓公交換乘更便捷;聚焦提升公交準點率,以精細化管理強化公交運行效率,讓公交服務更高效、更可靠;圍繞提高公交線路覆蓋范圍,聽取群眾意見、延伸公交線路,讓公交服務更可及,推動公交服務更便捷、準時、通達。
廣州巴士集團構建“干線+支線”互補網絡。黃明亮 供圖
“兩網”融合加快推進 接駁換乘明明白白
“以前出了地鐵站總要找半天公交站,現在一出站就能看到指引牌,太方便了!”來自河南鄭州科技學院的同學不住地稱贊。經常從鐵爐站往返醫院和家的王阿姨也表示:“新加的指引牌很醒目,對我們老年人特別友好。”
近日,鄭州市在7個重點城市軌道交通車站增設站外公交指引標識及廣播,讓市民換乘公交更加便捷高效,提升換乘體驗。此次服務升級涉及的地鐵站點日均客流量超過10萬人次。
今年以來,為增強區域公共交通便利性,河北省石家莊市公交集團深入社區與鄉鎮,通過實地走訪調研,精準分析居民出行習慣與需求,陸續開通16條微循環線路,與各大社區的公交干線或地鐵站點實現無縫銜接,有效解決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問題,進一步提升高峰時段出行效率,為區域公共交通網絡優化注入新活力,確保居民出行更便捷、高效、順暢。微循環線路的開通,加強了公交與地鐵的緊密銜接,填補了20余條道路的公交空白,解決了20余個小區的居民出行問題,同時滿足了6所大專院校師生前往地鐵站和商圈的出行需求。
通過對沿線公交站位增設或遷改,石家莊城市軌道交通站點出入口50米范圍內公交站點設置率達85%以上,實現公交與地鐵無縫銜接,極大縮短換乘距離,為市民公交出行提供便捷。
為提升公交運行速度,縮短乘客通勤時間,廣東省廣州巴士集團今年梳理54條途經地鐵樞紐的客流骨干線路,通過線路截短取直、調度模式創新,強化其與地鐵網絡的互補作用。
一方面,針對與地鐵線網重疊的情況,優化線型,減少繞行,對過長過繞的線路進行截短取直,提升運輸效率;另一方面,充分發揮公交在軌道交通的延伸和補充作用,增加與地鐵的接駁,分流軌道高峰壓力,深入覆蓋地鐵未能觸達的街巷社區。
通過開通長度在5公里以內的短、頻、快線路,廣州公交有效建立起小區、企業園區與地鐵口之間的聯系。“廣鋼新城崇文四路—鶴洞東站”線路以“短頻快”為特點,銜接地鐵鶴洞東站與廣鋼新城,整條線路總長度為3.5公里,高峰期發車間隔5分鐘以內,單程行駛時間7—9分鐘,極大地提升了市民的出行效率。
智能分析準點到達 分秒必爭節省時間
近日,四川省成都市華西醫院周邊道路擁堵情況有所改善,成都公交運用BOCC系統(智慧公交大腦)對1025路客流情況精準畫像,綜合研判周邊客流流向特點、線網、堵點等因素,對該線路進行調整,調整后乘客平均乘車時間縮短了8分鐘,受到市民的一致好評。
通過成都公交BOCC大數據預測評估,車站的電子站牌顯示準確到站時間,市民可以通過電子站牌、成都公交App和微信小程序等方式查詢具體到站時間。
截至目前,成都市天府新區“準點公交”數量已達50條,覆蓋新區多個街道,輻射新興工業園、成都科學城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天府新區成都片區保稅物流中心等園區,線路中途站點到站準點率從之前的約60%提升至86%,準點公交線路客流量平均增長5.5%。
福建省福州市今年聚焦外圍組團與市區的快速連通,通過精準摸排乘客需求,量身打造了馬尾、青口、甘蔗等方向的高峰快線。
如何進一步提升車輛運營效率,縮短乘客通勤時間?福州公交“分秒必爭”為乘客節省時間,在中心城區,通過試點“分站臺停靠”改造。
據了解,福州公交將同一站點分流為多個停靠區,減少車輛排隊等待時間。依托智能調度平臺,實時監控車輛運行狀態,福州在早晚高峰時段加密發車頻次,將核心線路高峰發車間隔縮短至5分鐘,主要公交走廊“串車”現象有所緩解。
讓公交服務“開”到市民心坎里
今年4月,吉林長春公交集團開通1條微循環線路。線路首末站為吉林大學第二醫院的兩個院區,途經2條軌道線路站點。該院人流量大,且位于長春市老城區的核心區域,周邊道路狹窄,醫院周邊道路擁堵問題嚴重。
這條微循環線路串聯醫院和軌道交通站,線路在軌道站和醫院門診樓分別設置站點,患者可直接從地鐵站至醫院門診,實現零距離換乘。
2024年,江蘇省南京市石楊路中和橋至承天大道段3個小區周邊僅有1條181路公交線路,難以滿足周邊居民公交出行需求,有不少市民建議將公交81路、84路調整至石楊路。
經南京市交通運輸部門與公交企業實地調研,同時結合沿線出行客流規律,發現上述兩條公交線路有固定的客流,如果按照該建議進行調整,近2400人的出行線路將隨之改變。
為將影響降到最低,南京市交通運輸部門再次會同公交企業多次實地勘察,討論研究線路調整方案,結合區域客流需求,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廣聚民意、匯集民智。
南京公交結合市民出行需求優化、開通線路。林可欣 供圖
在梳理匯總收集到200余條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對方案進行了多次研究和反復修改完善,最終優化調整公交110路的運營路線,對118路進行南延,既兼顧了市民差異化出行需求,又保障了石楊路區域市民原有出行習慣。
據介紹,南京交通運輸部門與公交企業每年開展10余場公交進社區活動,現場解答市民問題,通過交流咨詢、座談調研,年均收到市民反饋的意見建議500余條,真正了解市民所需所想,把公交服務送到市民身邊。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