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交線路調整方案落地實施前,公交營運部門需開展調整方案評估工作以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我中心在多年公交線網優化工作中積累形成了針對現有公交線路調整方案的評估指標體系,并固化評估流程,下面就線路調整方案評估過程進行介紹。
1.指標設定
對線路調整方案的評估主要分析其調整前后線路基本屬性的變化、對線路原有客流的影響程度等指標,經與相關部門討論形成了包含3大類共19個指標的調整方案評估指標體系,3個大類指方案靜態指標、對撤銷站點的客流影響以及新增站點的客流影響。通過對比分析各指標結果,總結調整方案對線路原有客流的影響程度、對乘客出行便捷性或線路運營效率的提升情況,最終形成方案可行性結論。其中:
(1)靜態指標:主要分析線路調整前后的基礎信息變化情況,包含線路長度、非直線系數、途經主要客流集散點、填補空白路段長度等指標;
(2)對撤銷站點的客流影響:主要分析在線路計劃撤銷站點原上下車乘客所受的影響,包含不受影響的客流量、可選替代線路的客流量、增加換乘的客流量等指標。通過該類別的分析可掌握受影響客流通過其他線路或增加換乘到達原目的地的可達性,該類指標是決定線路調整方案是否可行的關鍵指標;
(3)新增站點的客流影響:主要是指當線路調整方案中存在新增站點時,分析這些站點能吸引多少客流、能否增加現有乘客的出行便捷性等,包含減少換乘的客流量、預測吸引的客流量等指標。
2. 數據獲取
計算各指標所需基礎數據主要包括:公交乘客支付流水數據、車輛到離站數據、線路基礎信息、運營計劃、公交站點基礎信息等。在數據獲取后需借助數據庫及編程語言等工具進行數據清洗及融合處理,為各指標對比分析做儲備。
3. 指標分析
該過程主要涉及各指標算法的設計及實現,比如乘客上車站點匹配、乘客出行OD站點反推、換乘站點推測等算法,以乘客出行特征指標為基礎對比分析方案調整前后客流受影響程度。在該過程中除了指標數值的計算外,還會針對部分指標可視化展示,以清晰說明客流受影響程度。
圖1 擬撤銷站點乘客出行OD分布
4. 綜合評估
該過程主要是對比分析方案調整前后各指標結果,當受影響客流數量較少且占比較小、未增加空白站點、原客流可通過其他線路直達或換乘至原目的地時,建議根據方案調整線路。
本文所介紹的對公交線路調整方案的評估主要關注線路基本屬性變化及客流的影響,集中在調整方案對乘客出行便捷性及公交運營服務水平等方面的提升程度,可對營運部門優化調整線路提供數據支撐及參考借鑒。
相關鏈接